信息详情
江苏法院推出“苏州模式-千灯方案”,让智慧审判步入快车道
[查阅次数:19663次]  [发布时间:2018年7月17日]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相继推介“苏州模式-千灯方案”,介绍昆山法院千灯法庭的无纸化办案情况,即依托“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发挥科技资源的乘数效应,实现审判流程全程无纸化、透明化,构建以法官为中心、司法辅助工作集约化管理的新审判模式。记者怀着好奇心,前往千灯法庭一探究竟。
    来到千灯法庭,在宽敞的立案大厅,记者发现该法庭新设有材料收发中心以及卷宗中间库,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在集约化中心集中办公。立案窗口接收当事人递交的诉讼材料后,由服务外包人员进行扫描并智能编目,生成维码清单并将电子材料推送给立案人员进行审核立案后,信息自动回填生成收案登记表、案件受理通知书等立案材料,电子卷宗同时推送给法官,纸质卷宗交存中间库,整个流程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在法官办公室,办公桌上鲜有以往堆积如山的卷宗,法官告诉记者,在接收电子卷宗后,进行排期开庭,就可通过法院信息系统将电子法律文书推送给集约化中心指定人员。中心人员根据指令完成应诉材料、送达传票、处理管辖异议、诉讼保全等集约化事项,同时对形成的纸质材料扫描挂接,归入中间库,法官则通过收发系统获知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全要素信息化流转。
    在千灯法庭的一号法庭,记者看到一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正在审理,书记员通过语音智能转写系统进行法庭记录,原、被告运用“随讲随翻”电子质证系统,实现多份证据的批量质证,质证过程中法官使用“随讲随查”法条检索系统,同步将证据、适用法律条文显示在大屏幕上,旁听人员均能看到相关内容,实现了庭审无纸化、透明化。
    当天庭审结束后,随同开庭的集约中心书记员将庭上所收纸质材料完成扫描挂接后归入中间库;法官回到办公室,运用图文识别、双层PDF等技术,对经集中扫描的电子卷宗同步进行OCR识别,将扫描件转化为可编辑、可检索的文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屏技术,实现法律文书“左看右写”,法官可以在同一显示屏直接复制电子卷内容制作法律文书,系统同时具备类案推送和文书自动生成功能,文书撰写效率大大提高。文书制作完成上传签章至司法辅助集约化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送达并扫描挂接后归入中间库,整个审理过程就此结束。
    千灯法庭徐福灿庭长告诉记者,“千灯法庭的无纸化办案做到了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编目准确,以及所有证据材料的友好可视,法官使用体验普遍良好。将书记员等辅助人员从原审判团队中剥离出来,成立司法辅助集约化中心,所有材料24小时内完成扫描挂接,法官专注于开庭、撰写文书等审判核心事务,大大缩短了案件的审理时限。”据了解,自今年4、5月份改革试行以来,千灯法庭通过该模式,共新收案件311件,结案333件,人均结案95件,同比分别上升50.5%、33.7%和94.1%,审理周期缩短4.1天。
    记者结束一天的体验也发现,千灯法庭的审判模式改变了以往院、庭长管理法官,法官管理书记员的单向模式,实现了法官和集约中心的相互协作和监督。电子卷宗的同步生成及无纸化办案确实为审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所有案件的流程节点真正做到实时可见,院、庭长可以实时掌握了案件进展,避免了拖延办案情况的发生。通过集约化运行,某种意义上法官只能“独立定案”,但无法“独自办案”,有效规避了一定的廉政风险,实现了服务群众需求、服务法官办案、服务司法管理的有机统一。(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