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聚焦十佳政法干警】穿越战火征途 播撒和平大爱——走近维和警察张岩
[查阅次数:22904次]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8日]
   

  
      张岩,2015年作为全省赴南苏丹维和警队13人队伍中的一员远赴战乱地区,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现为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二中队副指导员。
      为了和平,他把异国当家乡;为了正义,他用坚守写承诺;在他身上,彰显的是中国警察的精神。在冰冷残酷的战争中,他一次次挺起腰、扛起枪、踏上战车、站岗、守夜、巡逻……80后维和警察张岩用毅力和顽强,兑现出征时的誓言和承诺。
      蓝色贝雷是一个梦想
      戴上蓝色贝雷帽成为一名维和警察,是张岩在大学时就有的一个梦想。
      2014年12月,江苏省公安厅发布选拔在职公安民警组建赴南苏丹维和警队的通知,张岩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全省通过报名审核的民警共130人,张岩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和充分的准备,成功进入30人培训名单,并于2015年2月到公安部报到,集中前往中国武警学院进行封闭式培训。
      到达武警学院后,张岩才真正感受到压力。入选的30人中,有维和经历的11人,通过专业英语八级的17人,而张岩的英语水平可以说是30人里最“菜”的。没有任何优势的张岩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在培训的两个月里,张岩挑灯夜战苦练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4月,张岩通过UN维和警察司的资格考试,10月成功通过工作背景、考试成绩、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成为最终确定去南苏丹维和的13名警察之一。

      苦中作乐是一种能力
      到了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后,张岩只要一往“朋友圈”上传照片,大家都会感叹:他又瘦了!在到达南苏丹任务区的3个月内,张岩整整瘦了30斤!
      张岩所在的北部战区本提乌,4月气温就已高达50摄氏度,那里水源不足,加上连年战乱,物资极度匮乏,维和队员们的饮食不得不压缩成每日一餐。然而,饥饿并不是他们最大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因为饥饿身体免疫力下降,舌头、牙床、腮部出现大面积溃疡,面部伴有莫名红疮,且身上腿上跳蚤肆虐,判断能力、瞬时记忆力开始减退,精力不能很好集中,即便正常走路也开始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
      张岩只有在一月一次去镇上巡逻时才能买些牛肉回营地,再采摘几片自己播种的在高温下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蔬菜,叫上队友煮一锅“乱炖”,拌上一点最宝贵的“老干妈”,就成了最美味的食物。这时,边上难民的孩子也会跑过来,张岩便慷慨地与他们分享。

      张岩很喜欢与当地的孩子待在一起。有时在昏暗的路灯下,他会帮好学的孩子解答数学题,有时他会和孩子们一起在泥墙上作画,还有的时候他会和孩子们一起踢球,累了坐下来给他们讲中国故事……

      为民服务是一份责任
      2016年12月27日,张岩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顺利返昆。之后,张岩被分派至昆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二中队工作。虽然没有了枪林弹雨和炮弹横飞的场面,但张岩认为窗口工作同样不易,因为这里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更能体现一名基层民警的自我价值。

      “服务窗口虽小,但方寸之间展示的是公安执法形象,群众的满意度是出入境工作追求的目标,更是对出入境工作的鞭策和监督。”张岩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少一些脾气,多一些微笑,要给来办事的群众留下好印象,让他们得到最优质的服务,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的形象。与此同时,在业务繁忙时,张岩会提醒自己多些耐心,窗口工作本身很繁琐,且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大事。“当遇到难以沟通的对象时,就要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当然,也得注意说话方式和技巧,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张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