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淀山湖镇激活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
创新添活力,治理出成效
[查阅次数:890次]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
        发展,给城镇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样,也带来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成长的烦恼”,淀山湖镇社会管理办公室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乡镇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办十中心” 构建矛盾化解同心圆
      所谓一办十中心,即:以一个“社会管理办公室”为核心,下设:信访接待、矛盾调处、治安防控、等十个中心。一办十中心结合淀山湖镇的实际情况突破了原有单纯的维稳概念,摒弃了管、控、压、罚等传统的管理模式,整合原有的优质资源,利用各平台部门联通互动,通过沟通、协调等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
 
     成立信息员队伍,传递民声促和谐
      社会管理信息员工作机制是淀山湖镇在人防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0年底起,从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前辈“四老”为骨干的群体中选拔威信好、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法律知识的老同志,组建成“社会管理信息员队伍”。这支以政府为主导的近百人队伍,已成为基层组织领导的顺风耳、千里眼。
 
     “网格化管理”,让居民享受精细化服务
      2011年以来,全镇积极探索综治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依托新型社区现有组织管理体制和资源,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实行全覆盖的管理和服务,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综治网格化的信息收集网络。2017年,淀山湖镇已形成15个二级网格、36个三级网格,截至10月,共上报事件960件,已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服务局面。
 
     “阳光三步法”,开通民情民意直通车
      通过健全“阳光”民情档案,打造“阳光”民声驿站、实行“阳光”民意会诊,将巡逻、走访和通过其它渠道收集的问题逐一分析、梳理和研究,巩固惠民成果,深化“民情直通车”模式。共计建立民情档案89份,开展民情会诊50场,协调相关部门成功调解基层矛盾纠纷153件,代办各类事项93件。
 
    “四建五诊”机制,架起干群连心桥
      通过建立民生保障、民情反馈、民心凝聚、民情透析四项机制,以及“预诊、门诊、急诊、出诊、复诊”五项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府与群众互通互联的服务平台。共计协调信息员进行惠民宣传活动21场;督促相关部门实行民情分析周末例会120余场。
 
     公众评判庭,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
       2016年,淀山湖镇在全市率先推出“公众评判庭”模式,在矛盾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引入群众评判员通过法理、事理、情理对纠纷进行广泛分析辩论,从对抗到对话再到握手言和,通过这一工作机制,引导和培养更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一种政府引导、利益表达有序、遵纪守法兼顾公序良俗的社会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截止目前,公众评判庭开庭23起,达成率95%,案件涉及物业、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筑牢防范风险屏障
        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机制,实行风险评估专项考核和年度稳定工作综合考核相结合,将评估工作作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重要任务来抓。主要通过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督促责任单位和第三方稳评机构严格按要求对重大事项实施评估,落实稳控。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惠民平台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以“一室一庭六中心”为组织构架,内部设有综合办公室、公众评判庭、信访接待中心、涉法涉诉接待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政法信息中心、情报研判中心等工作机构。通过集约办公,搭建了一站式、联动式办理群众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实现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工作融合。截止目前,依托该平台,共计收集民情信息 220件、矛盾纠纷调处115起 、重点人群服务38次、法治教育宣传 46次,广受公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