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矛盾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张家港法院少年和家事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用真心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构建和谐社会。2015年,张家港法院少年家事庭共受理各类家事案件485件,调撤率高达69.8%,成了当事人心中的“心灵港湾”。
在调解室里,3岁的小英正自娱自乐地在角落玩耍,天真的笑声让带着她来法院调解离婚的父母停止了争执。“希望你们回顾一下结婚时的许诺,再看看眼前的可爱孩子。”看到当事人情绪松动,法官再次劝道。最终,两人重归于好。该院分管副院长陆建忠告诉记者,离婚案件在家事案件中居高不下,其次是分家析产、继承、赡养等。近年来的离婚诉讼成因无外乎缺乏责任感,家长干预过多。
看准火候水到渠成
家事案件的复杂在于,很多事情不是几句专业的法律解释就能说清道明、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的。面对不同的当事人,家事审判的法官们试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调解工作。在副庭长黄彩霞的眼里,“如果只有专业的能力,而没有化解矛盾的细心、耐心,要处理好如此接地气的家事工作,也是难于上青天的。”
王某意外得了肿瘤,虽然并不致命,但让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妻子陈某提出离婚,王某自然不同意,双方闹到了法院。黄彩霞接手该案时,已是陈某提出的第三次离婚诉讼。多年的诉讼,夫妻间原有的感情已荡然无存。如果离婚,陈某要独自抚养孩子,王某无劳动能力而治疗却需要大量费用。黄彩霞从他们的现实情况考虑,摸清了双方的财产状况,通过社区、亲属一起反复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至此,一件剑拔弩张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庭长陈美芳向记者介绍,为了更好地调解家事案件,该庭的法官们常常共同探讨案件,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努力做到“看准问题、对症下药”。积怨时间长、矛盾大是家事案件的普遍特征,但不同的案子还是有不同的调解方式,有的适合快速调解,有的适合放慢节奏,一旦到了调解的最佳火候,自然水到渠成。
注重疏导用法律更用真情
“母爱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其给予了子女生命,更在于其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无私奉献的养育之恩。望你们多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互相体谅与宽容……”这充满人生哲理的句子不是抒情散文,而是真真切切写在一份民事判决书上的说理。
吴某四岁时,其父母感情不和,母亲黄某远走他乡,未再联系。今年初,黄某因贫病交加来到港城,向吴某索要每月1千的赡养费。而吴某则认为自己每月收入仅2千多元,且母亲长期与自己没有联系,见面开口竟是向自己讨要赡养费,感到十分委屈故拒绝母亲的要求。
承办法官缪春霞多次调解,没有成效。案件宣判时,法官又对双方当事人做了亲情地劝说,母子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吴某主动向母亲履行了第一个月的赡养费。
促成当事人之间消除对立、实现和解,是柔性办案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为此,少年和家事综合审判庭总体格局体现温和、宽松、亲切气氛,以减轻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注重情绪疏导、往事回忆、亲友介入,以及案后回访。
陆建忠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这种柔性办案还体现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家事案件中。比如争抚养权,法院会委托司法所进行社会调查程序,对父母双方的生活经历、脾性、亲疏关系等展开调查,以此作为审判的参考。同时,法官会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关爱,帮助其勇敢面对生活。“家事案件和其他案件不同,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庭前勤查,庭中细察,庭后疏导。”陈美芳这样总结柔性办案的经验。
重理顺更重气顺
家事案子,涉及爱情、亲情主题下的每一个琐碎细节,时间久了,甚至会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一段婚姻都少不了又吵又闹要离婚,是不是每一段亲情都经不起动迁、遗产的利益诱惑。处理几个家事案子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是每一个案件从头至尾的细致周到。
陈美芳说,法官在承办具体家事案件之初,就要以最全面的视角审视案件的发展,不仅要做到结案,更要做到事了。“比如,调解前先给双方一段冷静期,避免因情绪过于激动导致新的纠纷,结案后,法官也会针对冲突较为激烈的案件进行回访等工作。尤其在离婚案件、继承案件当中,处理离婚问题时,为当事人考虑子女抚养问题、财产分配问题;解决遗产纠纷时,注重遗产划分的可行性,且尽量使遗产价值最大化。”
舒某来法院起诉离婚时,原本在起诉状中要求离婚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后来,在和丈夫的多次争吵中,舒某觉得疲倦和失去耐心了。她向法官坦言,只要对方同意离婚,其他的她可以暂不考虑。如果将财产问题遗留,离婚之后,两人势必还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再次闹上法庭。心里的气没顺怎么办?承办法官通过大量工作,理清了舒某夫妇的财产状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分割建议,两人最终同意了法官的方案。
“我院少年和家事审判庭成功化解矛盾的案件比比皆是,大家也总结出了不少心得和体会,不仅要深入群众了解基层民情,还要注重判前调解缓和,更要严格在判中遵循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判后的温情感化,环环相扣,一丝不苟,通过审理,努力还每个家庭美满和睦。”陆建忠说。(来源于江苏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