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上海公安全面构建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查阅次数:6176次]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6日]
      为破解公共安全“难题”,上海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上精耕细作,有效维护了城市的平安和谐。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说,要始终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坚持以机制手段创新为契机,牢牢把握互联网条件下的大数据应用,加快构建符合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特点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全力以赴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从“治安标准”到“反恐标准”
  问题导向、法治保障提升安全标准
  夜幕降临,黄浦江两岸华灯齐放,江堤上,市民沉醉于美轮美奂的夜景;江堤下,公安民警坚守岗位,守护着城市的平安祥和。作为一座实有人口超过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上海时时刻刻面临着治安、消防、交通、反恐等众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考验。
  在上海街头,特种机动队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38个作战单元、1053名民警以武装巡逻车为单位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动中备勤、屯兵街面,成为应急处突的重要力量。上海公安在全国率先成立成建制特种机动队,不仅仅是增加一支队伍、一个部门这么简单。上海公安主动将工作标准由治安标准提升为反恐标准,全面提升城市治安防控水平。
  2015年年初,上海公安专门开展了城市公共安全消防高风险专项调研和轨道交通安全隐患专项调研,逐一梳理消防和轨道交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的系统性意见。
  法治建设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2015年4月,在上海公安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市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安全管理办法》审议通过,要求严把大型活动的“源头审批关”和“现场管理关”,为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从“凭经验”到“靠大数据”
  科学预警、完善预案应对安全风险
  预警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首要环节。与以往凭经验开展公安管理工作的模式不同,上海公安机关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努力把精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全过程,积极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
  精确的大数据分析能对社会治安起到预警作用,进而对打击破案实现精确制导。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创建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整合共享公安内外海量数据信息资源,研发应用超级搜索、超级地图等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平台大数据应用与应急指挥、侦查打击、治安管控的一体化运作。2015年1月至9月,全市破获刑事案件6.8万余起,同比上升10.2%。
  从“守土有责”到“社会共治”
  协作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守土有责”固然重要,多方参与、社会共治才是实现城市平安的“捷径”。上海公安努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全力加强治安巡逻防控网、武装应急处突网、群防群治守护网“三张网”建设。在此过程中,上海公安机关通过内外联动、分工协作,最大限度提升治安防控效能,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为实现全市应急处突力量“无缝衔接”,上海启动地方公安与铁路公安联合武装巡逻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火车站区域联合武装巡逻工作。同时,建立公安、武警联合武装巡逻工作机制,与武警上海总队建立指挥调度、装备保障、勤务协调等工作制度,有效提升了城市治安整体防控效能。
  为解决治安管理中的基础性、常态性问题,上海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做强街面治安协勤、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联防、治安反恐信息员“三支队伍”,真正构筑起群众广泛参与的全覆盖式安全守护网。目前,全市共有20余万名平安志愿者、1.5万余名治安信息员、3000余名综合管理辅助队员、6000余名交通协管员参与群防群治工作。
  从“阶段严”到“常态严”
  最强措施、最严管理支撑城市平安
  上海公安机关始终以最强措施、最严执法,在动态管理中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城市安全运行。2015年8月以来,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分5个批次、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统一行动。行动期间,上海公安交警部门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18.3万余起。
  同时,该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会同地铁运营部门在全路网严格落实“大包必查、小包抽查、逢疑必查”安检措施,加强对危险品、违禁品的检查。驻站民警加大巡逻、盘查、临检力度,全面加大轨道区域管控力度。在2015年各项行动中,轨交公安出动警力4000余人次,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89名,查获危险品、违禁品4411件。(来源于《人民公安报》201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