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服务管理并重 发展成果共享努力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到融入
[查阅次数:4985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8日]
      一、背景与起因
      在推动中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期,对流动党员加强教育、管理和使用,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的战略问题。流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并日益壮大的流动人力资源,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一力量,追逐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社会经验阅历丰富,生产技术新潮,政治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开放,开拓进取心强,生存适应能力强,彰显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以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使用为核心,进一步激活和放大流动的新生力量,是我们党在基层科学组织力量,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2006年,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流动党员管理作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职责,明确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要求,完善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的江苏昆山,东靠国际大都市上海,西依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63.9万,其中户籍人口73.8万,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省级开发区和8个镇。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昆山,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5.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发展和产业集聚,外来务工人员占昆山就业人口比例已超过70%,其中流动党员日益成为促进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确立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通过构筑三种管理模式、建立四个支撑体系、搭建五大创争平台,真心接纳他们、热忱服务他们、积极发动他们,让流动党员在“第二故乡”从“流入”变“融入”,努力探索流动党员主动接受管理并发挥作用、党组织积极关爱主动服务相统一的,具有昆山特色的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构筑三种管理模式,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组织设置难、活动开展难,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点。解决这一难点,关键在于是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立起与流动党员群体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实践中,我们在对全市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调查摸底、掌握详细的基础上,探索地缘管理、单位管理和行业管理三种动态长效模式,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
      (一)强化地缘管理。外来务工人员普遍以老乡带老乡,聚居在一起,形成地缘色彩浓厚的集中居住区域。我们以地缘为纽带建立32个流动党组织,管理1200名流动党员,形成了“以外管外”、自我管理的新格局。重庆市开县在昆山有务工人员近5万人,其中流动党员54名。2006年,经过昆山、开县两地共同努力,重庆开县红岩(昆山)流动党支部应运而生。昆山无偿提供1000多平方米的花园会所作为支部办公地点和党员活动场所,这里很快成为昆山万千开县籍务工人员的温暖之家。2008年,该支部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流动党组织”。
      (二)强化单位管理。对分布在用人单位的流动党员,采取“谁用工、谁负责”的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党组织管理职责,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作为本单位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与本地党员共同开展党的生活。2006年起,我们在全市非公企业中普遍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企业招收员工与流动党员登记同步进行。2011年,在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专项行动中,1850个未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下非公企业排摸出流动党员3500余名,动员其中3000多名党员转入组织关系,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近1000家,党组织组建率从年初的72%跃升至年末的90%。
      (三)强化行业管理。近年来,昆山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服务业迅速发展,建筑、餐饮等一批行业聚集了大量的“新昆山人”,其中有不少是党员。我们根据建筑、餐饮、物流、劳务中介等行业党员集聚、业务相近、利益趋同的特点,建立了6个行业流动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实行行业管理。四川省宣汉县在昆山有务工人员7万余人,其中流动党员常年保持在百人左右。2007年,宣汉(昆山)流动党支部与宣汉(昆山)劳务协会同时挂牌成立,构建“支部+协会”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劳务协会上,既便于党支部开展工作,又有效发挥了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二是建立四个支撑体系,让流动党员融入进来。昆山流动党员具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从业较杂的鲜明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实践中我们从大服务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来了就是昆山人”的理念,建立责任、教育、活动、服务四个体系,助推他们融入城市、共创未来。
      (一)建立责任体系。市委与各基层党委签订年度基层党建责任书,明确各党委书记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量化纳入考核,开展年度述职,接受公开评议。建立党委领导流动党支部联系点制度,党委负责人结合“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坚持每月走访。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出专项用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此外,“党费开支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结对帮扶一点”,保障活动经费。工商部门建立企业流动党员“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公安部门在人口信息采集系统中增设“政治面貌”栏,协助组织部门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建档,实现流动党员流入时间清、工作地点清、联系方式清。
      (二)建立教育体系。围绕“缘系千里、相聚昆山”主题,分类开展“相识、相知、相融”教育。一是结合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全体流动党员开展“感受昆山体验日”主题认知活动,参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感受城市新气象、新面貌,增强流动党员融入昆山、建设昆山的信心和决心。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增强流动党员党性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切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013年2月中旬至3月底,围绕“珍视党员身份,加强自我管理”主题,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组织纪律集中教育活动,重点做好“四个一”,即普遍开展一次党日活动,普遍开展一次流动党员队伍梳理,普遍开展一次流动党员活动证查、缴验和发放工作,普遍完善一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二是在中青年流动党员中开展“立足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创先争优,开展一次调研,提出一条建议,明确一个目标,制订一条措施。充分依托党建网站、“党员e家”、QQ群、电子邮件等网络信息平台,发挥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强的特点优势,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在离退休流动党员中开展“老有所为添光彩”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他们参与社区各类文体活动。新疆克拉玛依(昆山)流动党支部的36名流动党员,均为上世纪援疆返昆的离退休党员。居住地社区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夕阳红党员歌舞队”,自编自演歌舞“昆山克城两情牵”,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建立活动体系。活动难开展、组织生活不正常,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以“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一是结合上级要求开展活动。组织流动党员共同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以及十八大代表酝酿推荐等活动,做到同样部署要求、同样指导督查、同样总结表彰。我市十八大代表酝酿推荐过程中,我们邀请流动党支部书记参加、摸清“家底”一竿到底、宣传发动覆盖到面、落实权利具体到人,确保流动党员与本地党员“同地位、同权利”,流动党员参与率达到100%。青海化隆(昆山)流动党支部书记马友仁说:“能与昆山所有党员一起参加十八大代表酝酿推荐,这让我们很高兴、很振奋!”流动党员王家宝说:“流动党支部开酝酿会议那天,我刚好回了趟老家,一回到昆山,我们书记就拿着酝酿推荐表主动找上门,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昆山算是‘落地生根’了。”二是结合党员需求开展活动。把开展组织活动与满足党员需求、体现党员价值有机结合,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按照流动党员所处区域、个人年龄、职业特点等定期开展分类培训。连续5年举办党员专场招聘会,帮助1800余名流动党员找到满意的工作。三是结合群众期盼开展活动。“群众有需求,党员见行动”。每年组织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广大党员开展党员服务月活动,立足便民、利民、惠民,送温暖、送岗位、送技能。全市360多名流动党员志愿者活跃在100多个居民小区,为百姓帮困解难,广受好评。安徽蚌埠(昆山)流动党支部为来昆务工人员免费代办、补办老家身份证、结婚证、计划生育证明等1800多件,节约路费开支70多万元。周边县市不少务工人员也慕名而来,寻求帮助。
      (四)建立服务体系。始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为流动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多渠道联系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服务指南》、张贴《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开通“12345”流动党员服务热线,为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安家落户”提供便利。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受各类咨询2200余件,回复率达100%。目前,全市已在流动党员集中居住区、非公企业中发放《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4000多份,明确流动党员权利义务,提醒流动党员及时亮明身份、寻找组织、参加活动。二是大投入完善阵地。2008年起,昆山用2年时间,投入资金3亿元,建成遍布城乡的市­镇村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使流动党员享受到党建活动、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等方面公共服务;投入资金3600万元,依托市人力资源市场,建成2万平方米的流动党员“红色驿站”,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推荐、学习培训、书报阅览、电化教育等综合服务;投入资金400万元,全市211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全部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学堂”,形成全覆盖的流动党员服务阵地。三是人性化传递关爱。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流动党员中实施“温暖计划”的意见》,在教育扶持、安居乐业、权益保障、先锋实践、和谐共建等方面,给予流动党员关怀和帮助。发动党员捐款,财政适当配套,建立规模1亿元的党员关爱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确保年增值不少于10%,增值部分用于扶贫帮困,每年“七一”前夕发放至包括流动党员和群众在内的生活困难群体。
      三是搭建五大创争平台,促党员作用发挥出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是要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流动党员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搭建“岗位建功、党内互助、富民创业、和谐发展、典型引路”五大创争平台,引领流动党员在作用发挥中提升党性修养、实践自身价值,实现“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
      (一)岗位建功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富民、发展、创新、和谐”先锋实践活动,推行目标承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引导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把流动党员培养成岗位能手,把优秀人员培养成党员。党员业主苏善珍多年前来昆投资创办凯宫机械,在昆山高新区党工委的关心扶持下,带领团队致力企业科技研发,成功研制出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填补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空白,去年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
      (二)党内互助平台。严格落实流入地党组织责任,通过搭建互助载体、结对共建等形式,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亭林街道建立党员互助会馆,设立“金律师”、“金医生”、“金老师”、“金文笔”、“金阿姨”、“金代表”6个具有行业特征的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工作室,组织党员开展认岗服务,以组织搭台、党员唱戏、专业服务、长效推进的方法,向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医疗、教育、文化、家政等专业服务。目前,已有458名党员志愿者参加认岗服务,共开展各类互助活动172次,服务居民3500人次。在党员志愿者的感召下,街道辖区24名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富民创业平台。一方面,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所有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创业指导;另一方面,行业党组织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乡(昆山)吊装行业党支部紧跟昆山城市化进程,带领在昆同乡发展壮大吊车装卸业务,携手共同致富。该支部党员张平从亲戚朋友处借来8万元,只身来昆打拼闯荡,支部书记唐兆芹发动支部委员帮忙凑足20万元,付清银行首付,购买一台16吨吊车,不到两年小张就还清了借贷款,还实现了盈利。截至目前,该支部已帮助750余名同乡发展吊车1000多台,总资产近40亿元,年创收10亿元,平均每个吊车经营户年创收超100万元。
      (四)和谐发展平台。以流动党支部为载体,建立维权服务机构,促进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安徽舒城(昆山)流动党总支成立创业者维权服务工作站,为在昆同乡免费提供司法维权服务。2010年7月,舒城籍务工人员王建在工作期间因机械故障导致九级伤残,企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医药费,王建多次试图纠集同乡到政府上访。党总支为此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安排党员法律维权志愿者与企业主协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王建在拿到企业赔偿金时,激动地向党总支书记提出请求:“书记,我也想入党,也想为别人和社会做点事。”
      (五)典型引路平台。在组织流动党员投身先锋实践活动的同时,全市各级党组织注重培育宣传流动党员中的先进典型。2010年以来,有86名流动党员受到各级表彰,一大批流动党员的典型事迹被各级媒体宣传报道。重庆开县红岩(昆山)流动党员总支部委员会荣获“2012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通过典型示范,激发了广大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湖南籍党员徐源退伍后来昆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工作。仅有高中文化、在人才济济的台资企业并不“冒尖”的他,硬是凭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劲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并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流动党员学徐源”在昆山蔚然成风。
      (三)成效与反响
      2012年以来,我市两次应中组部邀请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作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中组部第146期《组工信息》以《换一片土壤同样绽放——江苏昆山市多管齐下让流动党员变流入为融入》为题、《现代领导》以《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为题对我市相关做法作详细介绍,中组部《党建研究》、《新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也作关注报道。“‘345工作法’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获评全市2012年度效能建设创新奖。
      (四)探讨与评论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指导和行动指南。新形势下,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要把握“保障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这一根本,坚持“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这一核心,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一目标,思想上高度重视,责任上层层落实,方法上勇于创新。要在加强组织性上下足功夫,在提高先进性上做好文章,在发挥作用力上花大力气。要重视教育管理,寓教育管理于具体服务之中;重视义务要求,把落实义务要求与体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重视区间协作,把区间协作化为流入地与流出地双赢的共识,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就延伸到哪里。